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动态

【医疗技术】我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 “白肺” 危重患者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5-03-18 14:59:39 浏览次数:939 次

近日,72 岁的石先生从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康复出院。回顾过去 15 天的生死博弈,重症医学科主任杨玉书感慨道:“这是对团队技术、经验和协作能力的极限挑战,患者同时面临代谢风暴、炎症风暴、呼吸衰竭、多器官崩溃四重致命打击,每一关都险象环生。”


突发危机:一场感冒引发的 “全身危机”

入院前一周,石先生因受凉后咳嗽、发热,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未见好转,病情迅速恶化。入院时,他已陷入 “全身系统性崩溃”。

“血液像糖浆”

随机血糖飙升至 46.04mmol/L(正常值<11.1mmol/L),血酮 14.0mmol/L(正常值<1.0mmol/L),严重酮症酸中毒导致血液 pH 值急剧下降。

“肺成了白板”

重症肺炎引发 “白肺”,氧合指数低至 120mmHg(正常>400mmHg),呼吸衰竭迫在眉睫。

640.webp (5).png

“肾脏罢工”

肌酐高达 278.60μmol/L(正常<104μmol/L),急性肾衰竭让毒素无法排出。

“电解质紊乱”

血钠、血氯分别低至 124.90mmol/L 和 78.10mmol/L,随时可能诱发脑水肿、心脏骤停。

“患者刚转入 ICU 时,血压仅 70/47mmHg,口唇干裂、皮肤冰凉,这是典型的休克体征。” 重症医学科值班医生唐世荣回忆,“更棘手的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症肺炎、急性肾衰三大危症互相加码,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致命。”

ICU 攻坚战:与死神赛跑的 “精准拆弹”

面对 “九死一生” 的危局,重症医学科迅速成立专项救治组,制定 “阶梯化抢救策略”:

第一阶段:48 小时生命保卫战

“双管齐下” 稳呼吸:立即启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步实施俯卧位通气,仅用 12 小时将氧合指数从 120mmHg 提升至 200mmHg,为后续治疗赢得 “时间窗口”。

“血液净化” 清毒素:连夜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24 小时不间断清除代谢毒素、调节电解质,血钠水平在 36 小时内从 124.90mmol/L 回升至135mmol/L。

· “胰岛素狙击战”:采用微量泵精准输注胰岛素,每 1 小时监测血糖,24小时内将血糖从 46.04mmol/L 降至 13.2mmol/L,逐步纠正酮症酸中毒。

640.webp (6).png

第二阶段:7 天多器官功能修复

“靶向打击” 抗感染:根据痰培养和甲流检测结果,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及广谱抗生素,72 小时内炎性指标 CRP 从 113.11mg/L 降至 40mg/L。“心肺肾联防”:通过限制性液体管理减轻肺水肿,同时以心肌营养药物保护心脏功能,连续 CRRT 治疗使肌酐值从 278.60μmol/L 降至 90μmol/L。“唤醒代谢系统”:采用 “胰岛素 + 口服降糖药” 阶梯治疗,同步补充电解质、氨基酸,重建内环境稳态。

第三阶段:终极闯关 —— 撤离呼吸机

治疗第 10 天,患者迎来最关键考验:脱离呼吸机。重症团队提前 48 小时制定预案:每日进行 4 次肺康复训练,包括体位引流、震动排痰。采用 “自主呼吸试验” 逐步降低呼吸机支持力度。实时监测血气分析,确保氧合指数稳定在 300mmHg 以上。

“当患者摘下呼吸面罩,自主呼吸状态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5% 时,整个病房都沸腾了。” 主管护士曾号难掩激动。

重生时刻:15 天创造医学奇迹

经过重症医学科 24 小时不间断监护治疗:第 14 天,肺部 CT 显示 “白肺” 吸收超过 70%。第 15 天,血糖、电解质、肾功能指标全部恢复正常。成功脱离所有生命支持设备,患者独立行走出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杨玉书解读救治密钥“这类患者救治有三大难点:一是酸中毒与低血容量休克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高血糖与感染相互加剧;三是多器官支持存在矛盾需求。”杨主任指出,“我们通过血液净化学动态平衡内环境、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策略、胰岛素与抗病毒抗生素双通道治疗,实现了‘既保命又保功能’的目标。此例成功标志着我院 ICU 在复杂多器官衰竭救治领域达到市内领先水平。”



后记:以重症医学之力,托举生命希望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治中,重症医学科 15 人团队累计完成:89 次血气分析监测96小时 CRRT 治疗、4次多学科会诊、12轮俯卧位通气操作、“每一次数据波动都牵动人心,每一次闯关成功都是团队协作的胜利。”ICU 护士长谢珊说。目前,科室已将此类病例救治方案纳入标准化流程,未来将为更多危重患者点燃生命之光,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跨越。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