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动态】我院外一科病区成功开展1例肺肿瘤切除术
近日,我院外一科病区在山东支医专家王向东医生的指导下,完成了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右肺上叶楔形切除、左侧开胸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于近日出院。本例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外一科病区在肺外科疾病的治疗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步。
患者女,42岁,因咳嗽、咳痰伴盗汗、发热1周来我院就诊,收治于呼吸内科治疗,通过前期的检查结果和病情观察后,呼吸内科袁作浪医生决定请胸外科进行会诊,会诊后转入外科一病区治疗。
结合患者病史、查体、辅助检查,诊断左肺上叶占位,曲霉菌感染可能性大,但无明确病理诊断,即使行穿刺活检或PET/CT亦不能100%排除肺部恶性肿瘤可能,且即使为炎性病变长期发展亦有恶变、感染加重形成肺部脓肿、腐蚀血管出现咯血等风险;右肺上叶结节直径约7mm,性质未明,结节位于胸骨后、升主动脉前,行穿刺活检难度高、风险大,或PET/CT对8mm以下肺部结节良恶性评估价值有限,且花费高、医保不予支付,亦可选择定期复查,暂不同期处理,但后期如复查提示右肺上叶结节也需手术处理,则患者需再次经历一次全麻手术,而先行左肺手术后会增加再次手术风险和不确定性,考虑患者无心肺基础疾病,评估心肺功能储备良好,可行同期手术切除,但同期行双侧肺部手术风险较单侧肺手术风险明显增大。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患者及家属同意行同期双侧肺部手术。在支医专家、麻醉科及我外科一病区医生讨论后,于2023年8月17日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楔形切除、左肺上叶固有段切除术。
手术分为两部分进行,先行单孔胸腔镜探查。右肺上叶结节微小,器械探查定位困难,遂延长切口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切除结节送快速病理示“右上肺”胶原纤维结节。再行左侧手术,行胸腔镜探查,见左肺上叶与胸顶及、前纵隔胸膜、前胸壁黏连致密,由于腔镜下分离操作困难,立即改行左侧开胸手术,取左侧腋中线纵行切口。术中送快速病理示“左肺上叶”考虑成熟性畸胎瘤。
因患者行同期双侧肺部手术,为保障患者安全,术后送ICU监护治疗,2天后脱机拔管转回普通病房。返回普通病房后,给予吸氧、控制感染、解痉化痰平喘、雾化吸入、止痛、抗凝等治疗,采取协助患者咳嗽、翻身,振动排痰机叩背等措施促进痰液排出促进肺叶复张,抗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
患者术后常规病理示“右上肺”硬化性肺细胞瘤,“左肺上叶”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目前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已于近日出院,出院时活动耐力良好。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硬化性肺细胞瘤属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病灶即可获得良好效果,术后无需放化疗。对周围型包块,可行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手术治疗的同时,可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文献报道2%-4%病例出现淋巴结转移,但对预后无影响,不推荐常规行淋巴结清扫。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转移及恶变的病例,目前尚无死亡的报道,因此还需积累更多的病例,对其生物学行为做进一步研究。肺内的畸胎瘤(IPT),临床十分罕见,常发生于左侧,以上肺多见,这可能与IPT和胚胎发育早期胸腺的异位和分离有关。IPT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为咳出毛发等异物,但发生率只有13%。IPT大部分为良性,恶性的畸胎瘤常为实性或结节状,良性的畸胎瘤因含成熟的组织和脂肪,常表现为囊状,因此也称为囊性成熟畸胎瘤。IPT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切除。据统计,20%~30%的良性IPT组织内含有不成熟成分,可能演变为恶性侵袭性肿瘤。